新聞閱讀有感 – 葉曼青 Michelle Ye、馮詩晴 Sze Ching Fung
時間:2016 年 12 月 5 日
地點:學校飯堂
主題:貧富懸殊
人物:葉曼青(下稱葉)、譚蔓詩(下稱譚)
葉:詩晴,昨天我看了一則新聞,談到香港現在有十三萬人左右生活在貧窮家庭。當中很多人每週工作時間長達六十個小時,但還是生活在貧窮線下。
馮:我也看了這報導。唉,難怪人說香港是經濟發達的城市,卻也是貧富差距很嚴重的地方。
葉:是啊,有些家庭為了繳付子女的學費要節衣縮水,新聞裡受訪的麥女士說她平常會將一餐飯分三餐吃,看來他們的生活實在很艱難。
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是父母的心願,但對很多家庭來說是很難實現的夢想,因為貧窮的父母不能給孩子基本的學習條件。我用爬山作比喻,有些人有足夠的工具,能安全地攀上高峰。可是,還有無數香港市民在山下,因為他們沒有配備,也沒人願意提供他們用具。
葉:妳知道嗎,我看了這則新聞以後,開始思考社會貧富懸殊的問題。我在香港住了快十年,常看見貧窮的人,像街上掃地的老婆婆,或駝著背撿垃圾的老人。現在我再看到他們,我開始想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的?但我怎麼想都想不清楚,很難想像他們每天幾點起床,幾點才能回到家,生活中這麼多難處他們是怎麼容忍的。我從來沒有體驗過他們的生活,也從不會停下來問他們:“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你還好嗎?” 在街上,人來人往,大都沒有留意到一些為了餬口默默工作的低下階層。整個社會像是被一堵看不見的牆分開了。
馮:我和妳的想法很類似。香港街頭的確可以看到許多以掃地和檢垃圾維生的老人家。大部份香港人都是善良慷慨的,但主動幫助生活在貧窮線底下的人不夠多。最可惜的是,政府也沒有想到有效的辦法改善香港的貧窮問題。而我真心認為這是香港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葉:是啊,我覺得社會裡富有人士或中等階級並沒有真正把貧窮人口問題放到眼裏。雖然經濟條件好的人常會說:“哎呀!他很可憐!” 可是說完後眼都不眨,就走掉,未必會付諸行動提供幫忙。有些人甚至連看都不看那些貧困的人一眼,就算眼前有需要幫忙的窮人,也就匆忙離開把窮人當成透明。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資源給貧窮家庭,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馮:而且,身為學生,我們也可以捐錢給關懷貧窮人的機構,或者去做義工。社會上多一些願意提供幫助的市民,多付出一些關心,一起創造更美好的社會。這是我的看法。
葉: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得到一樣的照顧,一樣的待遇。不管是富裕的還是貧窮的,都應該互相幫忙,支持身邊的人。這個社會不能再只顧自己,不能只看到錢和地位。我們要留意到其他人的需要。希望這個社會人人都能有幸福感。這樣,香港就可以變得更快樂,更溫暖。